中國大陸現在雖也能提供特定規格區間的庫存品,但在LED大量生產的環境下,對於「少量」的執行面就會變得困難。

  相較10年代,陸製LED在近十年來已逐步進入國際市場,不論效能、原料品質、安定性和信賴性都已達世界規格並且被市場認可。這代表台製LED於世界市場的優勢已減退,但並不代表台灣LED產業產生衰退。

  陸製LED產業的優勢就是能夠運用大空間大量人力實施台灣無法媲美的大量製造、生產,以及隨之產生的低廉成本和價格。但相反地,若碰到小量、特規的LED,陸製LED便會因為暫停和變更產線設定而產生的產能影響,因應規模而變得大得難以承擔。自然的就出現可讓台灣展翅的空間。

  大量生產的相對即是小量、客製化生產。

  大陸LED當然也有客製化服務,但是最終是無法在此領域跟台灣抗衡。

  中國大陸現在雖也能提供特定規格區間的庫存品,但在LED大量生產的環境下,對於「少量」的執行面就會變得困難。

  因生產規模過於龐大生產設定變更成為一個不符合成本概念的動作。

  此時產線規模相較於大陸平均較低的台灣LED產業成為優先取得此市場並立足於LED產業的一種優勢。

  因應多種類的客規LED產品需求時,平均產線規模較小的台灣LED產業,相對的較能夠對應 OEM/ODM 等委外研發、試作、以及小規模生產的需求。

 特別是技術尖端產品,例如Micro-LED,Mini-LED等近年需求逐漸增加的產品。因產品規格尚未產生業界主流規格的現況,產品便會因應各廠商的應用領域及方式的不同而保有差異性。此時較能對應小量多次生產、樣品試樣等需求的台灣環境,較能於大陸廠商早一步進入新市場,即是台灣LED市場的優勢。